新华时评:决不能以低俗博流量
人民来论:聚焦养老人才建设 助力老年友好社会,一架客机在哈萨克斯坦附近坠毁
本月更新4017  文章总数79893  总浏览量8427953

建设美丽乡村从污水处理做起(委员信箱)

让发展的阳光普照全球南方(大使随笔)

[网连中国]随到随打、送“苗”上门,各地多举措提高新冠疫苗日接种能力,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着力发展清洁能源 ——内蒙古达拉特旗城市推介会在京举办

守则校务公开防震减灾章程制度职责考勤目标管理档案突发事件规定人员职责预案应急

美文示范

叙利亚首都解除宵禁 - December 13, 2024

2024澳门原料网点站

“我对交警判责没有意见,但是我就想弄清楚赔钱赔的是什么项目?是否应该给我修车清单和发票?我的要求合法吗?”这是2024年9月涧西区的刘师傅到天津路司法所就一张交通事故认定书向司法所求助时所提出的疑问,在司法所实践锻炼的青年律师仔细查看了刘师傅所提供的证据材料,了解到刘师傅的困惑之后,为其提供了专业的法律意见,经过律师的专业解答,刘师傅的疑问消除了,最终事件得以圆满解决。

高站位部署。河南省司法厅积极探索新时代青年律师政治引领和扶持保障新路径,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新入职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实施保障等内容。洛阳市司法局迅速落实省厅安排部署,在调查研究、科学研判本地实际基础上,提出在试点范围外拓展建立青年律师到司法所实践锻炼工作模式,将新入职律师放宽到青年律师,从5个试点所覆盖到全市司法所。

突出技能培训。市律师协会组织所有参与实践锻炼的青年律师参加集中培训,在政治素养、基层业务、成长指引、实战技巧等方面开展交流分享。各县区定期召开实践锻炼律师工作交流会和培训会,邀请具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司法所工作人员、村(居)法律顾问等业务骨干为青年律师授课,探讨疑难问题、传授经验做法,着重加强青年律师在人民调解、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学习。

强化正向激励。各县区司法局抢抓机遇,大胆探索,纷纷出台激励保障措施。栾川等县区颁发司法所长助理聘书,西工等县区建立接待日公示制度和担任乡镇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切实增强青年律师实践锻炼的荣誉感、使命感。市律师协会将参加实践锻炼律师的考核评价情况作为表彰奖励重要依据,同时,在全市司法行政融媒体矩阵开辟“青年律师到基层锻炼”专栏,刊发青年律师“话初心、谈体会、讲担当”系列文章,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梳理特色亮点,树立良好形象,凝聚工作合力。

紧贴基层做实功。基层是青年人才加钢淬火的沃土。青年律师依托在基层司法所实践锻炼的契机,紧扣司法所工作职责,积极参与调处矛盾纠纷,推动辖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开展辖区内法治宣传教育2024澳门原料网点站,推进基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助力法治乡村建设;提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协作开展法律援助,推动乡镇(街道)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工作,参与开展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和合法性审查工作;参与社区矫正、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等各项工作,在建功基层法治建设中加速自我成长。

发挥专长解难题。青年律师注重发挥法律专业优势,在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同时,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法律走向群众、服务群众、教育群众、影响群众。洛龙区某兄弟二人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存在重大分歧,希望通过司法所帮助缓和关系、解决赡养纠纷。正在安乐司法所实践锻炼的青年律师高乙杉,闻讯后主动参与现场纠纷调解。高乙杉律师认真向兄弟二人普及赡养相关的法律法规,释法析理,阐明利弊,耐心做双方的思想工作,兄弟二人最后达成赡养协议,不仅以友好的方式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矛盾问题,也为基层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赡养老人的普法课。

双向互促结硕果。全市实践锻炼律师深度融入司法所各项工作2024澳门原料网点站,一年多来先后参与调解矛盾纠纷837件,开展普法宣传教育807场次,接受群众法律咨询4800余人次2024澳门原料网点站,提供专业法律意见1466条,审核行政规范性文件、合同51件,既缓解了基层法治力量薄弱、法律专业人才紧张的困境,也拓宽了青年律师的成长培养通道,增强了青年律师的政治性、专业性、实战性,真正做到为群众发声、为政府解忧、为社会服务,取得了“1+1>2”的良好成效。

2024澳门原料网点站

最高检表示,近年来,不法分子通过造谣或收集发布负面信息,以利用网络传播等炒作为要挟,向相关企业索要钱财案件高发频发。今年以来,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打假治敲”专项行动、“检察护企”专项行动,重点惩治针对企业实施的敲诈勒索等犯罪,以及为网络敲诈等行为推波助澜的“网络水军”、行业“内鬼”所涉犯罪。2024年1至9月,检察机关共办理涉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案件159件423人。

最高检指出,随着互联网与自媒体迅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舆论监督”旗号利用网站、自媒体等平台,恶意搜集、编发负面信息,通过有偿新闻、有偿删帖、以曝光负面信息相威胁索要财物等方式实施敲诈勒索、强迫交易等违法犯罪行为日渐高发多发,严重侵害被害单位的财产权、名誉权等合法权益,扰乱正常的新闻传播秩序。实践中,此类犯罪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犯罪手段具有隐蔽性、非接触性。不法分子假借“舆论监督”之名,表面上是为社会正义而发声,但实际是通过恶意炒作或制造舆情威胁敛财。即通过网络广泛搜集并发布相关企业的负面信息,以舆论裹挟被发布对象,通过“花钱删帖”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有的主动联系被害方投放负面信息,迫使被害单位缴费删帖,有的以扩大负面影响实施胁迫,打着“商业合作”的旗号,以签订合作协议形式收费规避风险,掩饰犯罪,企图为敲诈敛财披上“合法”外衣。

三是犯罪方式呈现专业性、组织性。既有个别新媒体从业人员滥用舆论监督权以媒谋私,更多的是不法分子通过成立专门公司,经营管理、媒体运营、暗访撰稿、信息发布、对接删帖“一条龙”作业,借助短视频平台、微信、微博等平台注册账号2024澳门原料网点站,形成网络媒体矩阵,有专人负责负面信息收集发布,专人负责联络洽谈“合作费用”,专人负责签订所谓合同及风险防控。

同样,最高检亦指出,办理删帖型新闻敲诈案件的难点在于,如何把握正常新闻舆论监督与假借负面新闻报道实施敲诈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的界限。利用网络、自媒体实施的敲诈勒索犯罪行为较传统敲诈勒索犯罪具有更强隐蔽性和伪装性,犯罪分子往往打着“舆论监督”的幌子,通过发布负面信息对企业形成舆情压力,迫使其以“商务合作”的名义出钱删帖。对于此类行为,最高检明确,检察机关应准确把握实质法律关系,从有无实施胁迫行为、交易的异常性、非法占有目的等方面,准确区分舆论监督与借舆论监督为名实施的犯罪行为。

最高检普通犯罪检察厅负责人表示,自2021年以来,中宣部联合中央网信办、最高法、最高检等12个部门,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检察机关持续贯彻落实“打假治敲”方案要求,聚焦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惩治统一部署,依法从严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犯罪,进一步强化协作配合,深挖相关犯罪背后产业链、利益链,并督促主管部门健全机制、完善制度、管住源头,共同推进一体化治理,积极推动构建良好文化传播秩序和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