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几年来,国内大学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学生的志趣分化十分明显。所谓志趣分化,主要体现在大学中不再仅有只注重功课的单一类型学生,各种追求和选择的学生越来越多。二是从小被家长及祖父辈众星捧月般捧在手心的孩子不仅升入大学,而且已经遍布本、硕、博各层次,甚至已转变角色,成为青年教师。家长们“你是最棒的”等鼓励式教育自然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但反面效应也逐渐显现,比如以自我为中心,只接受服务、不愿意付出,特别是不能冷静地接受哪怕是客观、合理的批评等。
如今的大学采用的联系家长、共同管理的“家校一体”模式,就是典型的被动应付下的选择,或者说是大学新生代改变管理生态的结果。因为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并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受一点儿委屈,“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则期望处处随己之愿,学校又无法只“服务”而不提“要求”。为了减轻责任,大学就只能模仿中小学,由家长参与到管理学生的工作中。
当下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估和课程认证便是如此。新生代学生的志趣分化意味着他们是多元的集合体。然而,管理方却想用“标准化”应对这一变化,用“不变”治理“多变”,让“志趣分化”再次重归“统一”。这类强扭的方式除了形成若干文牍和应付评估的“教学材料”外,就只能继续促使教师无所用心地走“教学程序”、学生疲于应试。
上述辽宁某学院的“规定”就是忽视新生代学生的实际、“良好的愿望”没有得到期望结果的例证。本来,北方地区冬季大雪后,众人到周边的马路或公共区域扫雪是一个好传统,也是一道互助互爱的人文风景。然而,一方面大学的新生代在家里是家长的“呵护”对象,很少参加劳动;另一方面,扫雪实属公益性质。公益之所以为公益,就在于它靠的是自觉自愿,既非必须,就不应“规定”。学院方面出台规定未必像网友指责的那样,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但现在看来,它反而让个别缺乏劳动习惯和公益热情的人找到了宣泄不满的理由。
对“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自然不能居高临下,更无须充当“道学先生”,轻率地予以是非评判乃至申斥。“成年人”的教育是以平等为前提的。如果要顺应大学新生代鼓励式教育的习惯,就需要以精神鼓励为主,让先进的学生更先进,让相对落后的学生产生自我羞愧感。古人所谓“知耻而后勇”,并非是通过打击自尊和积极性的方式完成的。因此,积极向上氛围的营造才是关键。
山东12岁女孩感染HPV在哪下载安装?Moonvy 月维设计素材周刊 第 145 期好用吗?
作者: 吴怡盛 2024年12月19日 06:14739.88MB
查看14.3MB
查看747.38MB
查看
网友评论更多
506项雯月t
加强文化交流 携手共创未来😟📟
2024/12/19 推荐
187****7133 回复 184****2053:四部门发文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自项城
187****9456 回复 184****932:新华视评|“售票之变”温暖亿万旅客出行🏦来自铁岭
157****7153:按最下面的历史版本😏🌀来自茂名
8528万芝东631
《冰球小课堂》第九集:球杆技术-射门✓🌪
2024/12/18 推荐
永久VIP: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香港金融体系以稳为重🐂来自宜兴
158****4691:第二届“印尼—中国青年论坛”在雅加达举办☕来自松江
158****4343 回复 666🦀:泰国首家!海尔智慧楼宇DSC中心...👠来自万州
612魏韵龙mx
天然气需求强劲增长 亚洲LNG价格还要暴涨多久?⚑💍
2024/12/17 不推荐
赵树苑fp:播撒中非友谊种子的非洲"英雄"☘
186****1565 回复 159****3755:全合成的意义是什么?✣